孙子兵法之谋攻篇

《谋攻第三》

孙子曰: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

【注释】

[1]军:古代以一万二千五百士兵为军。
[2]旅:士卒五百人称为旅。
[3]卒:士卒一百人称为卒。
[4]伍:士卒五人称为伍。

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为不得已。修橹辒,具器械,三月而后成;距堙,又三月而后已。将不胜其忿,而蚁附之,杀士三分之一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灾也。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毁人之国而非久也,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,而利可全,此谋攻之法也。

[1]橹辒:橹,古代战争中用来侦察敌军的高台,这种高台修筑在一种叫作巢车的车上。辒,是一种攻城用的兵车,这种兵车可以掩护士兵不受城上滚木雷石和弓箭的攻击,它只有防御作用,不具备攻击性。
[2]距堙:为攻城而堆积的向敌城推进的土山。这种土山一般高于敌人的城墙,可以用来观察敌情,也可以在土山上射箭攻击守城之敌,是古代攻城必修的工事。
[3]兵不顿:顿,通假字,通“钝”,受到挫伤的意思。兵不顿,兵刃不钝、兵锋未损,比喻战斗力未损,士气未受挫。

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,敌则能战之,少则能逃之,不若则能避之。故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也。

夫将者,国之辅也,辅周则国必强,辅隙则国必弱。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;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,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,是谓縻军。不知三军之事,而同三军之政者,则军士惑矣。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,则军士疑矣。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,是谓乱军引胜。

[1]辅:原意是指增强车轮支撑能力的木材,引申为辅佐、辅助。
[2]隙:有缺陷。
[3]縻:牵制,束缚。
[4]同:干预、干涉。

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,上下同欲者胜,以虞待不虞者胜,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此五者,知胜之道也。故曰:知彼知己者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,不知己,每战必殆。

孙子兵法·鬼谷子·三十六计:一本书读懂兵书三绝 吴时红

作者:(春秋)孙武。

孙武子介绍

孙武(前544年—前470年或前496年)妫姓,孙氏,名武,字长卿,春秋时期齐国人,陈胡公的直系后代。兵书《孙子兵法》的作者,后人尊称为孙子、兵圣。